所谓“伪自律”,就是做不到为了清晰明确的目标而持之以恒,过分追求形式感和仪式感,用表面上的自律,来回避绩效的追问。
这样的自律,一旦少了外力的作用,就极易反弹,于是周而复始,绵绵无期。
01
数学上有一个概念,叫马尔可夫过程。
指的是不管初始条件为何,均会收敛于特定均衡的过程。
02
伪自律者的“改变”,也是一个马尔可夫过程。
比如,加入学习群的人,闲暇时只做两件事,读书和玩手机;如果读书就有60%概率继续读下去,40%概率转去玩手机;如果玩手机就有90%概率继续玩手机,10%概率转去读书。
那么,计算后会发现,不管最初在读书和玩手机上怎么分配时间,不管反复多少次,最终都会收敛到一个均衡:80%时间玩手机,20%时间读书。
也就是说,即便你有一段时间发疯式地,将100%闲暇时间都用于读书,过一段时间也会故态复萌。
这就是为什么强迫自己自律一段时间后,打卡活动一结束,坏习惯又反弹的原因。
要改善这个问题,就必须改变状态切换的概率。
比如,读书时,60%概率继续读下去,提高到90%。玩手机时,90%概率继续玩手机,降低到50%。
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有很多,比如读书时把手机调静音、关机、或是放在自己不容易看到的地方等等。
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自律的问题,就必须改变整个生活方式,而不是为了打卡而学习,为了“读完多少页”而读书。
关于健身和减肥的问题也是一样,不是为了让自己“看到”体重的下降,规定自己要进食多少、完成多少的运动量,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什么是所谓的生活方式?
作家Lachel提到,可持续的,无需费力的,才是生活方式。
把减肥健身当任务,当作苦差事,每次吃饭都要精挑细选算上大半天,这种方式就不可持续。
好的生活方式是,锻炼先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开始,饮食一点一点地改善。
在锻炼的过程中,去体会其中的乐趣,感受它带给你的改变:精力更旺盛了;不容易疲劳了……慢慢地,你就会坚持下来,直到变成一种习惯,乃至于停不下来。
调整饮食的过程中,先戒掉零食,接着妥善安排好一日三餐的摄入量,直到你的身体适应了这种模式,再也不想吃太多东西为止。
在这个过程中,你的体重不一定会下降,有可能会波动,但是你的整个生活状态在慢慢变好,慢慢变健康。
长此以往,当这种生活状态成为习惯后,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自然也慢慢实现了。
03
那些玩一样就减肥成功的人,并没有多神通广大。
他们只不过比那些急功近利的人,更能沉下心来,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的整个生活模式,系统地让自己进入更好的状态。
74岁黄百鸣保持一身肌肉的秘诀,也是如此。
对于身材管理,黄百鸣早前就有自曝过他健康的生活方式:
饮食上,少油,拒绝零食和垃圾食品,多吃蔬菜和水果,饭只吃七分饱。
运动上,他时间有限,只有周末的两天时间去健身房。
但即便如此,只要身体适应了这个规律,古稀之年的黄百鸣,也依然能够拥有六块腹肌的好身材。
作家桐华曾说:“最终能让人成功的,还是不带任何功利心的兴趣。”
最好的自律,不是刻意去做什么,以成为什么样的人,而是先成为什么样的人,并从中体验到乐趣,那么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好。
希望你我都能掌握这个规律,摆脱“伪自律”的人生。
版权声明
本文标题:100-【摘要】谈谈“伪自律”
文章作者:盛领
发布时间:2020年06月16日 - 16:35:53
原始链接:http://blog.xiaoyuyu.net/post/26256d45.html
许可协议: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。
如您有任何商业合作或者授权方面的协商,请给我留言:sunsetxiao@126.com
